剛出生不久的男嬰因包皮口狹小,緊緊的包住陰莖頭,使包皮不能向后翻露出陰莖頭時,就稱為包莖。
包莖分先天性與后天性兩類。先天性包莖是新生兒生下后就存在,包皮與陰莖頭之間有粘連;隨著年齡的增長,陰莖和陰莖頭也在發(fā)育,包皮與陰莖之間的粘連逐漸吸收,并因陰莖的勃起等等因素,使包皮自然而然地同后退縮,逐漸露出陰莖頭,包莖隨之消失。后天性包莖是由于長期屢發(fā)包皮炎,包皮口形成瘢痕性攣縮,包皮不能向后退縮,這種包莖是不會自愈的。
對于先天性包莖,只要家長暗施小小的手法,絕大多數(shù)都能最終自愈。平時家長將包皮拉起,將包皮口向外輕輕拉,經一段時間之后包皮口會逐漸放松,包皮向上易于翻出;另外可以將小兒的包皮反復向下推,也可起到逐漸擴大包皮口的作用。當陰莖頭已能露出于包皮口后,要清除積聚的包皮垢,一次清除不了,可以下次再清除,涂些金霉素或紅霉素藥膏,然后將包皮復原,操作時手法要輕。如果包皮口紅、腫有炎癥,需用1: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每日浸泡2次,每次10~15分鐘,待炎癥完全消退后再進行上述手法。否則,操作時疼痛,甚至會有少量出血,下次再操作時會遭到小兒的拒絕。
少數(shù)小兒因為上述手法進行得較遲,包皮與陰莖頭之間的粘連不能剝離或者為后天性包莖,反復發(fā)作的陰莖頭包皮炎、嵌頓包莖、包皮口有纖維性狹窄環(huán)等均需手術治療。一般情況下4—5歲時施行手術為最佳年齡。如果癥狀嚴重則年齡不拘,如嵌頓性包莖需立即手術,否則造成陰莖頭壞死!
包莖如不手術,一方面限制陰莖的發(fā)育,另外至成年后陰莖癌的機會增多,猶太民族有出生后即行包皮切除的習慣,所以陰莖癌的發(fā)病率明顯地降低。